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土地稀缺的深圳来说,空间资源更关乎未来发展。
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印发的《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透露,“十四五”期间,深圳建设用地总量管控模式基本建立,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在1032平方公里以内(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国家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建设用地供应规模58平方公里,其中更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10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该《规划》是《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五年近期行动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点专项规划,也是“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的重要平台。
围绕深圳“十四五”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规划》提出了具体指标:
●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478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94平方公里(将根据国家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终确定);
●森林覆盖率保持37%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40%以上;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75%;
●完成2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整备,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连片改造;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4.5张,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数67.3万个,保证“十四五”期间供应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共十四章,内容涉及“双区”建设、城市空间格局、盘活存量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公共设施配套、蓝色国土等领域,并详细列出深圳“十四五”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重大交通设施项目一览表及重点创新空间、教育设施、医疗及养老设施布局图,信息量满满。
《规划》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提法,比如:
●深圳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新安、西乡、民治、龙华、布吉等8个街道纳入都市核心区,在《规划》进一步明确“促进扩容区域优先承接原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外溢,逐步疏解转移效益较低的传统加工制造等非核心功能”;
●为盘活存量用地,《规划》提出了“探索将居住类历史遗留建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在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上,提出了谋划“海洋经济飞地”的概念,和打造“广深港”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惠汕”海洋产业发展走廊。
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十四五”期间将强化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规划》透露,深圳将强化深港空间协调发展,全面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重点推进深港边界地区开发建设的整体协同互动,系统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共同推进港深西部铁路、香港北环线支线等跨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片区建设发展,推进深圳湾口岸地区加强深港合作,共同建设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深港口岸经济带,打造深港合作新平台。
此外,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联系,完成深中通道建设,开展伶仃洋通道(深珠城际)、深南高铁等新跨江通道的前期研究,规划预留外环高速西延跨江通道和深大城际西延通道,提高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联通水平,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深圳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都市圈城际铁路线网基本架构,探索都市圈交通、能源、资源、环境、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和建设运营的新机制。推动莞惠临深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跨界优质生活圈。同时,打造以深圳为核心的湾区“1小时”交通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善深圳面向湾区的城际铁路线网基本架构。
提升都市核心区扩容区域功能
根据《规划》,深圳将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
构筑“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总体格局。坚决制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行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平方公里。立足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强化24条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连通功能。
构筑“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包括提升都市核心区扩容区域的发展质量和功能,促进新安、西乡、民治、龙华、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等扩容区域优先承接原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外溢,逐步疏解转移效益较低的传统加工制造等非核心功能。在都市核心区内,推进香蜜湖片区、福田保税区、笋岗清水河片区、口岸经济带(罗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在都市核心区外,集中力量推进盐田临港产业带、大运新城、九龙山智能科技城、坪山中心区、光明科学城、深圳国际生物谷(食品谷)、会展海洋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培育西丽、蛇口、民治、坂田、布吉、机场东、松岗、石岩、横岗、坪地、坑梓、新大-龙岐等12个城市功能节点,承担所在片区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
居住类历史遗留建筑或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为破解土地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影响,《规划》提出将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空间保障能力。
在存量空间再开发上,加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和旧住宅区改造等多种再开发手段的有机衔接与综合运用;优先开展配套设施不足地区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和旧住宅区改造,增加民生设施用地和住房用地供给,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在城市空间复合利用上,适度促进立体开发和功能混合,加强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依托前海、西丽、坪山、大运、五和等枢纽地区开发,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利用的示范性项目3~5处。
在盘活存量用地上,稳妥推进历史遗留建筑处置,探索将居住类历史遗留建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政府公共住房的补充路径之一。
建设各具特色的高新园区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十三五”期间,深圳深入推进“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支撑重大项目落地。“十四五”期间,深圳将高效配置生产空间,加大高品质产业空间保障。
为支撑创新之都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高品质建设各具特色的高新园区,重点推进南山和坪山两个核心园区建设,推动龙岗、宝安、龙华等园区空间优化调整,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统筹协同发展格局。加大高品质产业空间保障,推进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完成约20平方公里成规模产业空间土地整备,通过政府统筹、政企合作,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高品质产业空间连片改造。
建设全域公园体系
在民生领域,《规划》提出要提升居住空间保障水平,推动公共设施高品质均衡发展。
根据《规划》,深圳将加大居住空间保障,实施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包括完成10平方公里居住用地整备,确保“十四五”期间供应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完善居住空间布局,鼓励以土地混合使用的方式在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就业集中区周边建设住房,有序引导用地功能优化调整。打造山海连城的生态休憩网络,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建设全域公园体系,筹建公明、长岭陂、大脑壳(中央山)等森林郊野公园,加快推动坪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公园服务相对薄弱地区的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
筹建80个医疗卫生项目
在教育医疗养老文体方面,《规划》提出全力保障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设施质量,优化养老设施层级布局,高标准发展文化体育设施。
“十四五”期间,高标准新改扩建约5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以上,高起点建设6~8所公办中职学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争取五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5万座。全市高校数量争取达到20所,新增全日制在校生约9万人,总量达到20万人。规划建设约80项医疗卫生项目,加快推进市眼科医院、市中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改扩建,增加儿科、口腔等优质专科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11处养老服务设施,努力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100%覆盖。加快“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谋划“海洋经济飞地”
在海洋资源方面,《规划》提出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分类推进海洋资源修复,包括开展海洋污染基线、海洋生态本底等海洋生态环境基础调查,建立入海排口分类管理体系和海上环卫制度等。
《规划》还提出统筹蓝色国土保护利用,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圳将谋划布局海洋综合试验场、全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合理谋划“海洋经济飞地”,加快布局海外远洋渔业基地;统筹海洋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广深港”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惠汕”海洋产业发展走廊。
此外,深圳将打造绿色活力海洋名城,以海岸带作为陆海空间耦合的重要发展轴带,打造东部山海生态度假区、中部都市亲海休闲活力区、西部创新活力湾区。优化滨海空间品质;全线贯通环海绿道,推进公共海滨浴场开放,完善滨海慢行系统,满足人民观海亲海乐海的美好生活愿望。
内容来源:深政观察
标签: 建设用地
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土地稀缺的深圳来说,空间资源更关乎未来发展。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印...
2022年第4次深圳九价HPV疫苗摇号,将于5月6日上午10:00,在深圳市疾控中心举行。这次摇号共有25688个名...
4月29日0-24时,深圳无本土新增病例。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仍不能有丝毫松懈,请市民继续...
点击【专题】查看更多内容如果你有心理分析需要,请告诉我们,这里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传真:8391189...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9日讯(记者田志强)为促进消费稳定向好,提振文旅、餐饮消费市场,自...